热点话题丨习惯熬夜的职场人,熬的是什么?
明明第二天6点就要起床上班,明明累了一天到家就已经9点多了,明明知道今天应该早早睡觉,明明已经困得眼皮打架
然而在凌晨2点的时候
“明明”还是选择继续玩儿着手机
你是不是也像明明一样,每天再累再困也不舍得轻易睡去,仿佛只要自己不睡,这一天就不会结束,第二天也不会到来。他们以牺牲自己的健康为代价,企图通过熬夜重新获得对生活的“可控感”,然而不管你睡得多晚,生活的烦恼还是会追上你。
最近有个新词称之为【报复性熬夜】,白天没有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就在夜里通过不睡觉进行过度的自我【心理补偿】。
【报复性熬夜】的背后往往是【职业倦怠】
选择“报复性熬夜”的人一定也会对下面的描述感同身受:
1、我感到每天上班如上坟,工作毫无激情,未来毫无期盼。常常期盼有假期可以稍事休息。
2、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充满怨气,对同事或是客户耐心不足,很小的事情就能让我窝火半天。
3、我感到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工作推行也力不从心,每天努力和不努力一个样,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
这其实就是【职业倦怠】对应的三个核心维度:
1. 情感衰竭
2. 去人格化
3. 无力感和低价值感
简单的来说,就是被困在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像极了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不断地机械性的重复着单调的工作,最终导致情感与精力的双向衰竭。
然这一切还要感谢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他认为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存在着巨大的作用。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人乔赛尔·韦奇伍德就在他的陶瓷工厂里实行了精细的劳动分工,他将制陶流程的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交由专人完成:挖泥的、运泥的、扮土的、制坯的,这样一来,原来意义上的“工匠”就不复存在了,他们都成了了制陶工场的工人。
每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部分,使他们很快就能由学徒工“成长”为熟练工。如此下来,便能大大的提升工厂的生产效率。同样,学习的成本降低了,每个人都具备高度的可替换性,一名工人的缺位,并不会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度。
到了20世纪初,亨利·福特甚至可以把一辆汽车的生产精确的划分为8772个工时。
当下,随着社会分工的越发细化,这一现象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大部分人每天上班都是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大量高度同质化的工作。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很正常。但个人能力的提升,也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的作用,很快就摸到了自己的“职业天花板”,年轻人的职业倦怠,中年人的中年危机,多半是出于此。
都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个职场人都一定要找到不断成长、提升的方法,就好像马云说的, 在阿里创始之初,他们在每天的8小时工作以后,都会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复盘与学习,我想,这或许才是突破天花板的诀窍。
关于复盘
复盘,本来围棋术语,指的是对局完成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对这盘对弈的印象,盘观者清,从最客观的角度找出双方攻守的漏洞,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好方法。
自我的复盘,绝不只是单纯的回顾一天的流水账。而是要要检查我一天的计划是什么,执行的怎么样,结果如何,应当如何改良,这才是有意识的复盘与回顾。具体可以参考PDCA的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来自百度百科
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每天制定计划,今日事今日毕,保证高效工作。
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C (Check)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A (Action)改进,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关于学习
想要获得成长,需要在学习区里进行有意识的练习。只有不断的观察和汲取,从身边优秀的身上提炼他们的职业态度和素养,不断的完善和开发自己的优势才能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职场生活,才会具有高执行力,高创新性的合格职场人
西服定制电话:185-8062-9753,
我们的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南方上格林·格林空间24层
我们的官网:http://www.dlir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