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设计 || 你根本不懂川久保玲穿久有多保灵
当你在圈子里认识一位新朋友的时候,一般通过什么方式来确定这个人要不要再做进一步的了解?
或者说决定是否还要继续深交?至少得有某一样共同的喜好吧
朋友在问
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是谁?
Ann
艺术家呢?
艾未未吧。
你呢?
山本耀司。
我情愿喜欢川久保玲。
为什么?
山本耀司无聊了点。
那川久保玲呢?
癫狂得多。
就这样,一群人的话匣子在酒精和爵士乐的交缠中缓缓打开。
2017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Art of the In-Between
川久保玲作品回顾展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川久保玲?
蛮早的,从我开始学时装的时候。
大部分人对川久保玲的认识,好像只停留在Play系列的红色桃心Logo上。
这个大众所熟悉的品牌标识,出自川久保玲的御用插画家——波兰籍视觉设计师Filip Pagowski 之手。
那一抹心头的朱砂红配上一双抽象化的大眼睛,简约之中隐约透露出一股似是而非的先锋态度。
用行话来讲,这很川久保玲。
随着Play系列的热卖,这个标志逐渐成为大部分人对COMME 的初始印象。
甚至全部印象。
Play系列是COMME 推出的年轻副线。
主打年轻街头的潮牌。
潮牌虽然在时装设计圈子里处于鄙视链底端,但不可否认它具备更高的商业价值——成本低、适应性广,且非常好卖。
首先,够贵、够有标识性、有话题和噱头可以炒。
带一点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在里面,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刻前卫,离奇得令人费解。
你永远想象不到有多少人会被设计师的个人魅力,或者仅仅是奢侈品本身所带来的虚荣感所打动。
然后心甘情愿甘之如饴地掏空钱包,去买一堆连设计师本人都看不上的东西。
人云亦云,攀比跟风。
大部分人乐于追逐潮流并止步于此。
作为全球最富盛名的解构主义先驱,川久保玲与高田贤三、三宅一生以及山本耀司并称为日本四大服装设计大师。
▲1981年,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她与山本耀司之间的那段纯粹的、旷日持久的、柏拉图式的爱情。
他们相识于巴黎,黑色仿佛是他们两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设计密语。
是一种无需多言,仅靠一个眼神就能会心一笑心领神会的默契。
两个惺惺相惜的灵魂最后以川久保玲嫁给英国设计师Adrian Joffey宣告终结。
但就在川久保玲1980年的时装发布会上,他们重又相遇了。
时间回到1973年,川久保玲以法文命名了她的首个服饰品牌“Comme des Garcons”——“像个男孩”。
1981年,她在山本耀司的鼓动下,在巴黎举行了第一场时装发布会,引发了整个巴黎时尚圈的广泛争议。
最富争议的“乞丐装”,以解构主义的理念“Destroy”了当时以结构主义为主流设计理念的巴黎。
甚至被时尚圈抨击为“广岛的报复”。(而她的追随者则尊称为“广岛时髦”)
继时装发布会在巴黎引起一定的关注和争议之后,川久保玲第二年就在巴黎开设了"Comme des Garcons"精品时装店。
随后品牌和产品线不断壮大,多年来还热衷于与各大品牌联名圈钱。
2003年2月 × Hermès
2008年9月 × Louis Vuitton
2014年10月 × Louis Vuitton
2008年11月 × H&M
大胆、孤注一掷、解构主义、广岛时髦、日式暴力美学……
贴在川久保玲身上各式各样的标签,她通通不屑一顾。
作为时尚界最特立独行的先锋人物,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时尚圈的关注和热议。
这位来自东方的女人,带着女权主义的坚定与叛逆,不仅颠覆了当时的巴黎、颠覆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时尚的认知,也颠覆了西方人对东方女性的定义。
时尚易逝,风格永存。
而她也将乐此不疲地继续酷下去。
西服定制电话:185-8062-9753,
我们的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南方上格林·格林空间24层
我们的官网:http://www.dliro.com.cn/